前幾天在看台雞店的財報的內容,看到轉投資的明細列表時,發現有一欄是會計原則,以前從來沒有去認真搞懂其中的差異,花了點時間找資料。
在總幹事的部落格-網友Judge2007的來稿-價值投資第一課與第二課(資產負債表)這篇文章裡的下半段,關於以下這四種長期投資的認列法則有很詳細的介紹!
此會計衡量法則,會列出「實際投資成本」及「現行剩餘價值」。
用權益法來看公司轉投資的績效,一目瞭然。
用權益法認列的轉投資標的常見有投信基金、轉投資子公司。
以下是在網路上找到的一段文字
權益法:係指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成本入帳後,對被投資者淨資產或業主權益所發生之變動,包括盈虧及其他增減項目,應按投資比例予以認列,並以權益調整科目增減其帳面價值之評價方法。
成本衡量(成本法)
注意採成本法認列的轉投資子公司,是否有賺錢?這裡要搭配資產負債表,股東權益項下的「長期投資評價損失」來看,會稍微比較清楚一點,但還是蠻難追蹤的。
備供出售
白話一點就是「準備要出售的轉投資項目」。出售後,其損益會列入當期損益表!有些項目可能有增值空間,對股價當然多少會有影響。
FV變動(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)
當期損益表會列出實際的價值。
一些眉角,網友Judge2007上面那篇文章都有寫到,可以直接點進去看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有想法嗎?請寫下來~